璏字的意思

璏拼音 zhì    璏部首 王 璏笔画 16 注音 ㄓˋ    繁体字 璏 部首笔画 4 汉字结构 左右结构 造字法 笔顺 横横竖横折折横撇横横撇捺横折撇折 璏的意思、基本信息 璏五笔86:GXGX 璏五笔98:GXXX 五行:火 UniCode:U+748F 四角号码:17112 仓颉:MGVMP GBK编码:AD4D 规范汉字: 璏的解释


zhì   ㄓˋwèi ㄨㄟˋ
◎ 玉制剑鼻。

璏的汉语字典

[①][wèi]
[《廣韻》于歲切,去祭,云。]
[《廣韻》直例切,去祭,澄。]
[《廣韻》王伐切,入月,云。]
剑鞘旁的玉制附件。古人佩剑,以带穿璏而系之腰间。

音韵参考

[广 韵]:于歲切,去13祭,wèi,蟹合三去祭B云

璏的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

◎ 康熙字典解释  
【午集上】【玉字部】 璏; 康熙笔画:17; 页码:页741第23(点击查看原图)  的拼音: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?直例切,音滯。【說文】劒鼻玉飾也。【前漢·王莽傳】碎玉劒璏。 又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?于歲切,音衞。義同。 又通作衞。【前漢·匈奴傳賜單于玉具劒註】標首鐔衞用玉。師古曰:劒口旁橫出曰鐔,鼻曰衞,與璏同。 又通作瑑。【前漢·王莽傳】美玉可滅瘢,欲獻其瑑。【註】瑑作璏。本音篆,雕刻也。古字通用。【正字通】按莽傳,進玉瑑于孔休。服虔曰:瑑,音衞。蘇林曰:劒鼻。皆未詳。璏,譌作瑑。師古曰:瑑字本作璏,从玉彘聲。後轉寫者譌,瑑自雕瑑字。師古說是。 又【集韻】王伐切,音越。義同。 【類篇】亦作㻰。 璏的字源字形

字源字形

小篆   楷体   中国大陆宋体  台湾细明体  日本明朝体  韩国明朝体  旧字形  

基本字义

zhì(ㄓˋ)、wèi(ㄨㄟˋ)

⒈  玉制剑鼻。

异体字

汉语字典

偏旁部首

笔画查字

汉字结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