穅拼音
kāng 穅部首 禾 穅笔画 16 注音
ㄎㄤ 繁体字 穅 部首笔画 5 汉字结构 左右结构 造字法 笔顺 撇横竖撇捺捺横撇折横横竖捺横撇捺 穅的意思、基本信息 穅五笔86:TYVI 穅五笔98:TOVI 五行:木 UniCode:U+7A45 四角号码:20999 仓颉:HDILE GBK编码:B75E 规范汉字: 穅的解释
● 穅
kāng ㄎㄤˉ
◎ 同“糠”。
穅的汉语字典
[①][kāng]
[《廣韻》苦岡切,平唐,溪。]
亦作“穅1”。
(1)稻、麦、谷子等子实上脱下的皮或壳。
(2)质地空疏而不坚实。
音韵参考
[广 韵]:苦岡切,下平11唐,kāng,宕開一平唐溪
[粤 语]:hong1
穅的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释 【午集下】【禾字部】 穅; 康熙笔画:16; 页码:页859第02(点击查看原图) 的拼音:〔古文〕?【唐韻】苦岡切【集韻】丘岡切【正韻】丘剛切,?音康。【說文】穀皮也。从禾从米,庚聲。【前漢·貢禹傳】妻子穅豆不贍。【莊子·天運篇】播穅眯目,則天地四方易位矣。 又【諡法】好樂怠政曰穅。【前漢·諸侯王表】有中山穅王。 又樂器名。【禮·樂記】治亂以相。【註】相卽拊也,亦以節樂。拊以韋爲表,裝之以穅。槺一名相,因以名焉。 或省作康。【爾雅·釋器】康謂之蠱。【註】康,米皮。 【集韻】或作粇,亦作糠。 穅的字源字形
字源字形
小篆
楷体
中国大陆宋体
台湾细明体
日本明朝体
韩国明朝体
旧字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