穧拼音
jì 穧部首 禾 穧笔画 19 注音
ㄐㄧˋ 繁体字 穧 部首笔画 5 汉字结构 左右结构 造字法 笔顺 撇横竖撇捺捺横捺撇竖折撇撇折捺撇竖横横 穧的意思、基本信息 穧五笔86:TYVF 穧五笔98:TYJG 五行:火 UniCode:U+7A67 四角号码:20923 仓颉:HDYX GBK编码:B77D 规范汉字: 穧的解释
● 穧
jì ㄐㄧˋ
◎ 收割。
◎ 割下来没有捆的农作物:“彼有不获稚,此有不敛穧。”
◎ 量词(a.古代容量单位,即“撮”;b.刈禾把数,四把为穧)。
穧的汉语字典
[①][jì]
[《廣韻》子計切,去霽,精。]
[《廣韻》子例切,去祭,精。]
[《廣韻》在詣切,去霽,從。]
(1)收割谷物。
(2)指收割后的禾束。
音韵参考
[上古音]:脂部从母,dzyei
[广 韵]:子計切,去12霽,jì,蟹開四去齊精
[平水韵]:去声八霁
[粤 语]:zai3zai6
穧的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释 【午集下】【禾字部】 穧; 康熙笔画:19; 页码:页861第12(点击查看原图) 的拼音:【唐韻】在詣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才詣切,?音劑。【說文】穫刈也。一曰撮也。【廣韻】刈禾把數。【詩·小雅】此有不斂穧。【疏】穧,禾之鋪而未束者。 又【廣韻】【集韻】?子例切,音祭。又【集韻】疾二切,音自。又在禮切,音薺。又疾智切,音漬。義?同。 又【集韻】同䆅。積禾也。 穧的字源字形
字源字形
甲骨文
小篆
楷体
中国大陆宋体
台湾细明体
香港明体
日本明朝体
韩国明朝体
旧字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