蠋字的意思

蠋拼音 zhú    蠋部首 虫 蠋笔画 19 注音 ㄓㄨˊ    繁体字 蠋 部首笔画 6 汉字结构 左右结构 造字法 形声 笔顺 竖折横竖横捺竖折竖竖横撇折竖折横竖横捺 蠋的意思、基本信息 蠋五笔86:JLQJ 蠋五笔98:JLQJ 五行:金 UniCode:U+880B 四角号码:56127 仓颉:LIWLI GBK编码:CF8E 规范汉字:8222 蠋的解释


zhú   ㄓㄨˊ
◎ 蝴蝶、蛾等昆虫的幼虫。

蠋的详细解释

详细解释

详细字义
zhú 
〈词性:名〉
(1) 即毛虫。蝴蝶或蛾子的伸长状幼虫。色青,形似蚕,大如手指[caterpillar;larva of a butterfly or moth]
奔蜂不能化藿蠋,越鸡不能伏鹄卵。——《庄子》。成玄英疏:“蠋者,豆中大青虫”
(2) 又如:蠋绣(蠋虫蚀木而成的错杂纹理,谓其有如刺绣,故称)

蠋的汉语字典

[①][zhú]
[《廣韻》之欲切,入燭,章。]
鳞翅目昆虫的幼虫。色青,形似蚕,大如手指。

音韵参考

[上古音]:屋部禅三母,zjiok
[广 韵]:之欲切,入3燭,zhu,通開三入鍾章
[平水韵]:入声二沃
[粤 语]:zuk1

蠋的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

◎ 康熙字典解释  
【申集中】【虫字部】 蠋; 康熙笔画:19; 页码:页1100第08(点击查看原图)  的拼音:
【唐韻】直錄切【集韻】厨玉切,?音躅。躑蠋,蟲名也。【爾雅·釋蟲】蚅,烏蠋。【註】大蟲如指,似蠶。【詩·豳風】蜎蜎者蠋。【莊子·庚桑楚】奔蜂不能化藿蠋。【註】蠋,豆藿中大靑蟲也。 又人名。【戰國策】顏獨,《春秋後語》作王蠋。 又【集韻】尺玉切,音擉。【韻會】殊玉切,音屬。義?同。 又【集韻】朱欲切,音燭。蝝蠋。 又《詩》蜎蜎者蠋,《唐韻》古音讀汝,叶下野韻。 通作蜀。【詩詁】蜀本从虫,又加虫,俗字也。 或作蠾。 蠋的字源字形

字源字形

中国大陆宋体  台湾细明体  香港明体  日本明朝体  韩国明朝体  旧字形  

基本字义

zhú(ㄓㄨˊ)

⒈  蝴蝶、蛾等昆虫的幼虫。

造字法

形声:从虫、蜀声

English

caterpillar

汉语字典

偏旁部首

笔画查字

汉字结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