酅拼音
xī 酅部首 阝 酅笔画 20 注音
ㄒㄧ 繁体字 酅 部首笔画 2 汉字结构 左右结构 造字法 笔顺 竖折竖撇竖捺横横横竖横竖折撇捺竖折横折竖 酅的意思、基本信息 酅五笔86:MWYB 酅五笔98:MWYB 五行:金 UniCode:U+9145 四角号码:27227 仓颉:UBNL GBK编码:E140 规范汉字:8248 酅的解释
● 酅
xī ㄒㄧˉ
◎ 中国春秋时纪地,在今山东省青州市西北。
◎ 中国春秋时齐地,在今山东省东阿县南。
◎ 姓。
酅的汉语字典
[①][xī]
[《廣韻》户圭切,平齊,匣。]
亦作“巂3”。
(1)古地名。春秋纪邑。在今山东临淄东。
(2)古地名。春秋齐地。在今山东东阿南。
(3)险要的丘陵。
音韵参考
[广 韵]:戸圭切,上平12齊,huí,蟹合四平齊匣
[粤 语]:kwai4
酅的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释 【酉集下】【邑字部】 酅; 康熙笔画:25; 页码:页1279第30(点击查看原图) 的拼音: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??圭切,音攜。【玉篇】紀邑。【春秋·莊三年】紀季以酅入于齊。【註】地在齊國東安平鄕。 又齊地。【春秋·僖二十六年】齊人侵我西鄙,公追齊師至酅。【註】酅,齊地。濟北穀城縣西有地,名酅下。 又【正字通】城濮之戰,楚師背酅而舍。【註】酅,丘陵險阻名。一說山名或地名。 俗作?。
考證:〔【正字通】城濮之戰,楚師背酅而合。〕 謹照左傳原文合改舍。 酅的字源字形
字源字形
小篆
楷体
中国大陆宋体
台湾细明体
香港明体
韩国明朝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