毦字的意思

毦拼音 ěr    毦部首 毛 毦笔画 10 注音 ㄦˇ    繁体字 毦 部首笔画 4 汉字结构 左右结构 造字法 笔顺 横竖竖横横横撇横横折 毦的意思、基本信息 毦五笔86:BTFN 毦五笔98:BEN 五行:土 UniCode:U+6BE6 四角号码:12414 仓颉:SJHQU GBK编码:9ABE 规范汉字: 毦的解释


ěr   ㄦˇ
◎ 用鸟羽兽毛做的装饰品。
◎ 毡类毛织品。
◎ 用羽毛编织的衣服。
◎ 草花。

毦的汉语字典

[①][èr]
[《廣韻》仍吏切,去志,日。]
(1)以鸟羽或兽毛做成的装饰物,常用以饰头盔、犬马或兵器。
(2)草花。
(3)见“毦筆”。

音韵参考

[广 韵]:仍吏切,去7志,èr,止開三去之日
[国 语]:èr,ěr
[粤 语]:nei6

毦的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

◎ 康熙字典解释  
【辰集下】【毛字部】 毦; 康熙笔画:10; 页码:页592第41(点击查看原图)  的拼音: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?仍吏切,音餌。【說文】羽毛飾也。【博雅】㲥毦,罽也。一曰績羽爲衣。一曰兜鍪上飾。【後漢·單超傳】金銀罽毦,施於犬馬。【註】毦,以羽毛爲飾。音如志反。又【西南夷傳】齎黃金、旄牛毦。【註】顧野王曰:毦,結毛爲飾,卽今馬及弓槊上纓毦也。【魏略】劉備性好結毦,有人以髦牛尾與備者,因手自結之。又【諸葛亮·答孫權書】所遺白毦薄少,重見辭謝,益以增慙。【女紅餘志】臨川王宏妾江無畏善騎馬,翠毦珠羈,玉珂金鐙。【庾信詩】金羈翠毦往交河。 又冠上飾。【董巴·輿服志】內常侍加黃金,附蟬毦尾,謂之惠文冠。 又拂名。【晉東宮舊事】皇太子納?,有白毦拂二枚。 又錦名。【內典·翻譯名義集】兜羅錦,亦翻揚華,或稱兜羅毦。 又香草之稱。【郭璞·江賦】揚皓毦,擢紫茸。【註】毦與茸皆香草也。 又藤名。【齊民要術】毦藤,大小如苹蒿,蔓衍生。○按《服虔·通俗文》毛飾曰毦,則凡絲羽革草之下垂者,?可以毦名矣。 與目部眊不同。【正韻牋補】毦从耳。誤从目,讀作眊,謂?德好結帽,譌久矣。 毦的字源字形

字源字形

小篆   楷体   中国大陆宋体  台湾细明体  香港明体  日本明朝体  韩国明朝体  旧字形  

基本字义

ěr(ㄦˇ)

⒈  用鸟羽兽毛做的装饰品。

⒉  毡类毛织品。

⒊  用羽毛编织的衣服。

⒋  草花。

异体字

汉语字典

偏旁部首

笔画查字

汉字结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