辭拼音
cí 辭部首 辛 辭笔画 19 注音
ㄘˊ 繁体字 辭 部首笔画 7 汉字结构 左右结构 造字法 笔顺 撇捺捺撇折捺竖折折捺折捺捺横捺撇横横竖 辭的意思、基本信息 辭五笔86:ECMU 辭五笔98:ECMU 五行:火 UniCode:U+8FAD 四角号码:20241 仓颉:BBYTJ GBK编码:DE6F 规范汉字: 辭的解释
● 辭
cí ㄘˊ
◎ 见“辞”。
辭的汉语字典
[①][cí]
[《廣韻》似兹切,平之,邪。]
“辞1”的繁体字。“辝1”的今字。亦作“辤1”。
(1)诉讼的供词。
(2)解说,辩解。
(3)文词;言词。
(4)特指王命。
(5)借口,口实。
(6)中国古代逻辑名词。指命题(判断)。
(7)告知,告诉。
(8)记载,记录。
(9)告别,辞别。
(10)遣去,辞退。
(11)推辞;辞谢。
(12)责备;抱怨。
(13)道歉,请求宽恕。
(14)古代的一种文体。
音韵参考
[广 韵]:似兹切,上平7之,sí,止開三平之邪
[平水韵]:上平四支
[粤 语]:ci4
[闽南语]:si5,su5
辭的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释 【酉集下】【辛字部】 辭; 康熙笔画:19; 页码:页1252第08(点击查看原图) 的拼音:〔古文〕?【唐韻】似兹切【集韻】詳兹切,?音詞。辭說也。【易·乾卦】修辭立其誠。【書·畢命】辭尚體要。 又【說文】訟辭也。【周禮·秋官·小司?】以五聲聽其獄訟,一曰辭聽。【書·呂?】明淸于單辭,罔不中聽獄之兩辭。【疏】單辭謂一人獨言也,兩辭謂兩人競理也。 又與辤同。【正韻】卻不受也。【書·大禹謨】稽首固辭。【中庸】爵祿可辭也。又謝也。【前漢·韓王信傳】溫顏遜辭。 又別去也。【楚辭·九歌】入不言兮出不辭。 辭的字源字形
字源字形
金文
小篆
楷体
中国大陆宋体
台湾细明体
香港明体
日本明朝体
韩国明朝体
旧字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