鄶拼音
kuài 鄶部首 阝 鄶笔画 15 注音
ㄎㄨㄞˋ 繁体字 鄶 部首笔画 2 汉字结构 左右结构 造字法 笔顺 撇捺横竖折竖捺撇横竖折横横折竖 鄶的意思、基本信息 鄶五笔86:WGLB 鄶五笔98:WGLB 五行:木 UniCode:U+9136 四角号码:87627 仓颉:OANL GBK编码:E094 规范汉字: 鄶的解释
● 鄶
kuài ㄎㄨㄞˋ
◎ 见“郐”。
鄶的汉语字典
[①][kuài]
“郐1”的繁体字。
(1)古国名。妘姓。相传为祝融之后。周初封国,后为郑武公所灾。故地在今河南省郑州市南。
(2)指《诗·桧风》。参见“鄶下無譏”。
(3)姓。宋有郐士隆。
音韵参考
[广 韵]:古外切,去14泰,kuì,蟹合一去泰見
[平水韵]:去声九泰
[粤 语]:kui2
鄶的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释 【酉集下】【邑字部】 鄶; 康熙笔画:20; 页码:页1278第27(点击查看原图) 的拼音: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?古外切,音檜。國名。【說文】祝融之後,妘姓所封,在溱、洧之閒,鄭武公滅之。【左傳·僖三十三年】鄭文夫人斂而葬之鄶城之下。【註】鄶城,故鄶國,在滎陽密縣東北。 通作檜。【詩·檜風註】檜,國名。高辛氏火正祝融之墟,在禹貢豫州外方之北,滎波之南,今之鄭州,卽其地也。 又姓。【集韻】宋有鄶士隆。
備考:【字彙補】同鄶。 鄶的字源字形
字源字形
小篆
楷体
中国大陆宋体
台湾细明体
香港明体
日本明朝体
韩国明朝体
旧字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