棅拼音
bǐng 棅部首 木 棅笔画 12 注音
ㄅㄧㄥˇ 繁体字 棅 部首笔画 4 汉字结构 左右结构 造字法 笔顺 横竖撇捺撇横折横横竖撇捺 棅的意思、基本信息 棅五笔86:STGI 棅五笔98:STVG 五行:木 UniCode:U+68C5 四角号码:42997 仓颉:DHDL GBK编码:978A 规范汉字: 棅的解释
● 棅
bǐng ㄅㄧㄥˇ
◎ 古同“柄”。
棅的汉语字典
[①][bǐng]
[《廣韻》陂病切,去映,幫。]
[《集韻》補永切,上梗,幫。]
亦作“棅1”。亦作“枋3”。
(1)斧柄。引申为器物的把儿。
(2)植物的花、叶或果实跟枝或茎相连的部分。
(3)根本。
(4)权力。
(5)执掌,掌握。
(6)比喻在言行上被人抓住的把柄。
(7)量词。多用于某些带把儿的东西。
音韵参考
[广 韵]:陂病切,去43映,bìng,梗開三去庚幫
[国 语]:bìng
棅的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释 【辰集中】【木字部】 棅; 康熙笔画:12; 页码:页531第20(点击查看原图) 的拼音:【說文】與柄同。柯也。【唐韻】又本也,權也。【莊子·天道篇】天下奮棅而不與之偕。【管子·山權數】權棅之數,吾已得聞之矣。 又【類篇】持也。
考證:〔【莊子·天文篇】〕 謹照原書改天道篇。 棅的字源字形
字源字形
中国大陆宋体
台湾细明体
日本明朝体
韩国明朝体
旧字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