● 趨
qū ㄑㄩˉ
[①][qū]
[《廣韻》七逾切,平虞,清。]
“趋1”的繁体字。亦作“趍2”。“騶4”的被通假字。
(1)疾行;奔跑。
(2)古代的一种礼节,以碎步疾行表示敬意。
(3)奔赴,投身。
(4)追求;追逐。
(5)为追赶。
(6)向;趋向。
(7)归附;趋附;迎合。
(8)遵循;遵行。
(9)节奏,节拍。
(10)古乐府大曲的尾声。
(11)通“取”。
[②][cù]
[《集韻》趨玉切,入燭,清。]
“趋2”的繁体字。亦作“趍3”。
(1)敦促;促使。
(2)催迫;催促。
(3)急促;迫切。
(4)赶快;立即。
(5)矮,短促。
[③][qù]
[《集韻》逡遇切,去遇,清。]
“趋3”的繁体字。
志向;意趣。
音韵参考
[上古音]:侯部清母,tsio
[广 韵]:七逾切,上平10虞,qū,遇合三平虞清
[粤 语]:ceoi1cuk1
[闽南语]:chhu1,chhuh8,choD1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释字源字形
趨
⒈ 快步走、趕著向前走。如:“趨前”、“疾趨而過”。《孟子•公孫丑上》:“其子趨而往視之。”《文選•陶淵明•雜詩二首之二》:“日入群動息,歸鳥趨林鳴。”
⒉ 朝著一定的目的或方向。如:“趨吉避凶”、“時勢所趨”、“趨於一致”。《文選•王•四子講德論》:“今夫子閉門距躍,專精趨學有日矣!”
⒊ 依附。如:“趨炎附勢”。《荀子•議兵》:“韓之上地,方數百里,完全富足而趨趙。”
⒋ 古禮中走路欲超前長輩時的小步快走。《論語•微子》:“趨而辟之,不得與之言。”唐•柳宗元《植靈壽木詩》:“前趨問長老,重復欣嘉名。”
⒌ 走向、歸向。如:“志趨”。《孟子•告子下》:“三子者不同道,其趨一也。一者何也?曰仁也。”
趨
⒈ 通“促”。
hasten, hurry; be attracted t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