禜拼音
yíng 禜部首 示 禜笔画 15 注音
ㄧㄥˊ 繁体字 禜 部首笔画 5 汉字结构 上下结构 造字法 笔顺 捺撇撇捺捺撇撇捺捺折横横竖撇捺 禜的意思、基本信息 禜五笔86:OOPI 禜五笔98:OOPI 五行:金 UniCode:U+799C 四角号码:99901 仓颉:FFBMF GBK编码:B648 规范汉字: 禜的解释
● 禜
yíng ㄧㄥˊ
◎ 古代一种祈求神灵消除灾祸的祭祀:“山川之神,则水旱疠疫之灾,于是乎禜之。”
禜的汉语字典
[①][yǒng]
[《廣韻》爲命切,去映,云。]
[《廣韻》永兵切,平庚,云。]
古代禳灾之祭。为禳风雨、雪霜、水旱、疠疫而祭日月星辰、山川之神。
音韵参考
[广 韵]:永兵切,下平12庚,yóng,梗合三平庚云
[平水韵]:下平八庚·去声二十四敬
[粤 语]:wing6
禜的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释 【午集下】【示字部】 禜; 康熙笔画:15; 页码:页845第19(点击查看原图) 的拼音: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?爲命切,音詠。祭名。【左傳·昭元年】山川之神,則水旱疫癘之災,於是乎禜之。日月星辰之神,則雪霜風雨之不時,於是乎禜之。【周禮·春官】大祝掌六祈,以同鬼神示,四曰禜。【說文】設緜蕝爲營以禳之。【禮疏】禜,壇域也。爲營域而祭之,是除去凶災之祭也。 又【廣韻】永兵切,音榮。又【集韻】維傾切,音營。義?同。 禜的字源字形
字源字形
小篆
楷体
中国大陆宋体
台湾细明体
香港明体
日本明朝体
韩国明朝体
旧字形